足球报:崔康熙近期完全弃用年轻球员,可视为是一种“对抗”
北京时间7月4日,《足球》报记者陈永撰文,将山东泰山队的现状与潜在调整方向进行了对比剖析。
6月29日,泰山客场2比2战平河南队,中超随即进入为期两周半的间歇期(7月1日至17日),这一阶段恰好与中超夏窗期(6月23日至7月21日)重叠。与过往平稳过渡不同,泰山队如今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:是维持现状,静待问题自然消解;还是主动出击,通过换帅与年轻化战略实现突破?主帅崔康熙的去留成为关键变量,但俱乐部与其团队的沟通障碍,却只是冰山一角。
两个关键期与三条路径的碰撞
抛开泰山俱乐部复杂的股改背景,仅就一线队未来14轮中超的赛程而言,泰山队正站在两个关键节点的十字路口:一是换帅与否的抉择,二是年轻化战略的推进力度。
过往采访中,俱乐部虽流露出年轻化倾向,但实际行动却显得迟疑。尤其是近三轮中超(第14至16轮),年轻球员几乎销声匿迹——第14轮客场0比1负于津门虎,23人名单无U21球员;第15轮主场3比1胜三镇,仅门将于金永一名U21球员未登场;第16轮客场2比2平河南,于金永外再无U21球员身影。这一对比之下,崔康熙早期对年轻球员的使用与近期完全弃用形成鲜明反差,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“对抗”情绪。
关于崔康熙的去留,消息反复无常,预案虽存却未落地。尤为遗憾的是,在关键的6月间歇期(5月21日至6月14日),泰山队错失调整良机。理论上,若6月完成换帅,新帅可通过4场比赛适应,7月间歇期强化,或能扭转局势。如今,7月成为最后的调整窗口,若再犹豫,联赛重启后或只能选择代理主帅过渡,与早期果断换帅的效果形成强烈对比。
结合年轻化与换帅问题,泰山队目前面临三条截然不同的路径:
其一,果断换帅并同步推进年轻化战略,新帅需严格执行俱乐部年轻化方针,此为最优解;
其二,与崔康熙重启沟通,建立良性互动,同时在一线队逐步引入年轻球员,实现平稳过渡;
其三,若无法解约崔康熙且矛盾难解,只能硬撑完剩余赛季,此为最差选项,却非不可能。
年轻化与换帅的四大挑战
年轻化与换帅背后,隐藏着四大难题:解约成本、沟通障碍、阵容调整与战略管理。
解约难题首当其冲。泰山俱乐部管理体制复杂,除非崔康熙主动辞职,否则解约涉及违约金,需突破预算限制,谈判与决策难度均大。相比之下,若崔康熙主动让步,问题则迎刃而解。
沟通障碍紧随其后。俱乐部与崔康熙团队矛盾重重,双方均感委屈与不满。人员变动加剧对立,而崔康熙经纪团队的深度介入,更让问题复杂化。俱乐部面对的,已非崔康熙一人,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。
即便解约或协商成功,一线队阵容调整亦不可回避。夏窗期间,泰山队需对年龄结构进行优化,租借或转会部分边缘球员,此举既为结构调整,亦为表明态度。对比之下,若维持现状,年轻球员机会将更加渺茫。
年轻化战略与管理层面,需理顺机制,凝聚共识。针对史松宸、彭啸等年轻球员,需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,如依木兰的伤病预防、梅帅军与王昊斌的角色定位等。此举与过往“一刀切”的培养模式形成鲜明对比,更显精细化与科学性。
泰山队与崔康熙的沟通问题,不过是冰山一角。长远来看,即便解决主帅与年轻化问题,股改、青训等深层挑战仍待攻克。与短期调整相比,这些长期议题更具战略意义。
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